诗象·中国当代诗歌巡展(第14期)
\n本期登场诗人:刘川、马占祥、苏不归
\n听朋友讲他被女人伤害
\n文/刘川
\n他是这样说的——
\n那个仅隔玻璃窗见过一面
\n而今离他三千五百里的女人
\n居然伤害到了他
\n当他想她,他正
\n切莴笋的菜刀
\n一下子
\n切到了自己的指尖
\n从此,他就无比甜蜜地
\n带着那个女人
\n从数千里外
\n送给他的那道伤疤
\n(刘川,生于1975年。出版诗集五部、随笔集一部。曾获得徐志摩诗歌奖、人民文学奖、辽宁文学奖、《北京文学》年度奖等。现居沈阳。)
\n傍晚
\n文/马占祥
\n傍晚,应该用来饮酒、沉默
\n读花前月下的书
\n傍晚的白云停下来,笼住城市的灯火
\n我用词语的梯子爬上西山
\n西山往西是甘肃——很远的人间
\n我的酒杯空了,只能盛一轮新月
\n喝一口月亮的光:凛冽、缓慢
\n静寂地照亮体内,暮色四起的傍晚
\n(马占祥,回族,“70后”,宁夏同心县人,现居银川。中国作协会员、宁夏作协副主席。曾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出版诗集《西北辞》《陌上歌》《云尽处》等六部。)
\n醉梨
\n文/苏不归
\n同事给我两只梨
\n叮嘱我
\n明天熟了好吃
\n果真如她所说
\n今天
\n两只梨子酒香扑鼻
\n令我惊喜并困惑
\n这两只梨
\n一晚上对彼此
\n做了什么
\n(苏不归,诗人、诗歌译者。1982年11月生于重庆,曾留学英国,现居上海与浙江嘉善。)
\n主持人语:
\n“抛弃意义吧,至少抛弃那些显而易见的意义。”
\n当我写作时,我常这样提醒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提醒自己呢?实在是因为我的脑袋里一直有个声音在作怪,那声音一再地告诉我,要为“重要的东西”去写作,要写那种“振聋发聩”的作品。好在这几年我的这种“病”渐渐开始好转,解药正是开头的这句话。
\n最近十几年,我读了不少刘川的诗,大多数时候都读得兴味盎然,精神愉悦。他总是出手就是“好玩的诗”,尤其是他写的那种不但有骨架,还有丰沛血肉的诗。现在一想,马上在我的脑海里就出现了好几首。我相信,以后再想到刘川的诗,又会增加这一首。
\n同样的,苏不归的《醉梨》也是一首这样的诗,当追求“意义”的声音消失,另外的意义开始浮现。因为不是我们所熟知的那种“意义”,这时候就需要你去想一想,不管你想到了什么,“惊喜和困惑”都比熟悉的意义更有意义。
\n我第一次读到《傍晚》的时候,正是一个傍晚,这首诗第一句就打动了我。除了在写作中我们要有态度,这种态度更应该照进我们的生活。
\n这就意味着,除了不再为“意义”而写作,我同样也应该不再为“意义”去生活。这当然是告诫自己的话。阅读和写作一样,时刻摇撼着我的观念。
\n张进步
\n配资门户网官方网
联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