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2 日股票配资平台官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正式发布《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T/CSAE 434-2025),这是全球首个针对全固态电池的界定与测试制定的统一标准。该标准首次以“两步法” 检测体系明确全固态电池的技术门槛,为产业发展树立了权威标尺。
一、标准核心:从定性到定量的精准界定
定义层面,标准明确全固态电池的技术本质:离子传导完全依赖固态电解质,彻底排除液态电解质参与导电的可能性,与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如半固态电池)形成严格技术分界。
判定方法采用创新的 “两步法” 检测流程:
定性检测:通过破口目视观察,要求电池无液体渗出,从直观层面排除液态电解质残留。
定量检测:在 120℃真空环境下干燥 6 小时,若电池失重率<1%(失重率 = 样品失质量 / 初始质量),则判定为全固态电池。试验数据显示,该方法误差率仅 0.3%,覆盖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等主流技术路线,且测试条件(真空度 - 0.095~-0.1MPa)兼顾安全性与普适性,可确保不同技术路径产品的统一检验。
二、固态电池:颠覆传统锂电的技术革命
当前,我国依托液态锂离子电池构建了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但液态电解质的易燃特性,已难以满足电动汽车、储能、电动航空等领域对 ** 高能量密度(>500Wh/kg)、高安全性(热失控温度>500℃)、长寿命(循环>3000 次)** 的迫切需求。固态电池通过以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 “电解液 + 隔膜” 体系,从底层解决三大核心痛点:
安全性跃升:彻底消除液态电解质燃爆风险,适配高寒(-40℃)与高温(80℃)极端环境。
能量密度突破:可匹配金属锂负极(理论容量 3860mAh/g),能量密度较现有锂电提升 2-3 倍,推动电动车续航突破 1000 公里、电动飞机实现中短程商用。
产业链重构:简化生产流程(无需隔膜与复杂温控),理论成本降低 30%-50%,并催生新型电极材料(如富锂锰基正极)与制造工艺(干电极涂布)。
三、全球竞争格局:技术卡位与产业化竞速
需求端驱动,固态电池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场景的核心刚需:
新能源汽车:预计 2026 年半固态电池率先装车,2030 年全固态电池实现大规模商用,丰田、宁德时代等企业规划 2030 年推出续航超 1000 公里的全固态车型。
低空经济:中国民用航空局预测,2025 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 1.5 万亿元,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需电池能量密度>300Wh/kg,固态电池成为核心技术支撑。
人形机器人:高安全性、长续航(单次充电>12 小时)与灵活布局特性,使其成为人形机器人最优动力方案。
四、全球技术竞赛已进入白热化:
专利布局:截至 2024 年,日本以累计专利量全球第一(起步早、车企与电池厂协同研发体系成熟),中国年专利申请量自 2016 年起居全球首位,2024 年研发投入达 60 亿元,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六家企业获政府重点扶持。
产业化节奏:日本计划 2030 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商业化,我国半固态电池已实现 10GWh 级出货(2024 年),全固态电池有望 2028 年进入 GWh 级应用阶段,2030 年全球渗透率预计达 10%(出货量 614.1GWh,市场规模超 2500 亿元)。
五、中国标准的战略价值:从技术引领到规则输出
《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的发布具有里程碑意义:
产业规范作用:终结 “半固态” 与 “全固态” 概念混淆乱象,避免资本炒作与市场无序竞争,引导企业聚焦全固态电解质核心技术攻关(如界面阻抗优化、硫化物空气稳定性提升)。
产业链协同效应:为材料供应商(固态电解质粉体)、设备商(真空干燥设备)、整车厂提供统一技术基准,加速干电极工艺、卷对卷固态电解质涂布等量产技术落地。
国际规则话语权:在美、日、欧尚未出台同类标准的背景下,中国率先建立技术定义与检测体系,有望吸引跨国企业采用中国标准,形成 “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 的竞争壁垒,为后续主导国际标准制定奠定基础。
六、市场空间:全固态电池2028年出货量预计突破1GWh
全固态电池市场前景广阔,2028 年出货量预计突破 1GWh,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2030 年全球出货量将达 614.1GWh,渗透率约 10%,市场规模超 2500 亿元。其增长由技术突破、场景需求(新能源汽车、储能、低空经济等)驱动,中、日、美等国加速布局,未来将重塑全球锂电池竞争格局。
七、标准实施后的行业影响
《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的发布,将从技术、市场、国际竞争三个维度重塑行业格局:
1、加速技术商业化。统一的测试标准降低了研发不确定性,企业可集中资源攻克固态电解质界面阻抗、大规模量产等关键技术瓶颈。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预测,标准实施后,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有望提前2~3年。
2、提升产品安全性与可信度。消费者对“全固态”标签的信任度将大幅提高,车企也可凭借认证产品抢占高端市场。
相关产品:
碳中和ETF(159790)是全市场规模最大的碳中和主题基金。跟踪中证内地低碳经济主题指数,聚焦电池、电力、光伏设备等低碳主题公司,受益于国家“3060”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新能源、节能环保公司,业绩增长空间广阔。指数覆盖社会经济各领域与减碳相关的行业及企业,便于投资者精准全面把握市场热点。
新能源ETF基金(516850)及其联接基金(017571/017572)聚焦新能源赛道,侧重电池、电力、光伏等板块,便于投资者精准全面把握新能源板块热点机会。
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159368)是全市场唯一跟踪创业板新能源指数的ETF基金,该指数主要涵盖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够更好的体现市场对新能源行业尤其是电动汽车和光伏组件等行业的市场表现。包含新能源产业中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动力电池、电池材料、充电设施、整车、电机和电控等。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费率方面,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159368)管理费率为0.15%,托管费率为0.05%,合计仅为0.2%,费用低廉助力大家“一键上车”快速把握投资机遇。
风险提示:
申购:A类基金申购时,一次性收取申购费,无销售服务费;C类无申购费,但收取销售服务费。二者因费用收取、成立时间可能不同等,长期业绩表现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请详阅产品定期报告。
本资料仅为服务信息,不作为个股推荐,不构成对投资人的任何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投资者在投资本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股票配资平台官网,入市需谨慎。碳中和ETF、新能源ETF基金及其联接基金、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基金风险等级为R4,属于指数基金,存在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标的指数波动、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等主要风险,其联接基金存在联接基金风险、跟踪偏离风险、与目标ETF业绩差异的风险等特有风险,且市场或相关产品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
联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